发布时间:2024-07-26 作者: Jenson WU IVD精英者 浏览:1
6 月 4 日,圣湘生物的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RNA)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并获批上市。
2024 年 3 月,硕世生物最新研制的超敏 HBV 检测试剂—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 PCR 法)(国械注准 20243400526)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HBV 归属于嗜肝 DNA 病毒科,其遗传物质乃是病毒 DNA,所展示的图片为乙型肝炎病毒的模式图,此病毒具备三个主要的结构,分别是外衣壳、内衣壳以及处于中间位置的 DNA。而 HBV RNA 作为连接 cccDNA 与 rcDNA 的复制中间体,以往被认为仅仅存在于肝细胞之中。
当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将会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 DNA,即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当下市场中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不管是核苷(酸)类似物亦或是聚乙二醇干扰素,均不能将肝细胞内的 cccDNA 完全清除干净。即便血液里的病毒已被清除掉,cccDNA 依然能够在肝细胞内持续进行复制。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的是,cccDNA 仅仅存在于肝细胞之中,而无法在 peripheral blood(外周血)里被检测出来。
HBV 对肝细胞进行侵入之后,病毒的松弛环状 DNA(rcDNA)会被转运至细胞核当中,进而形成 cccDNA,接着会转录出 5 种具有相同 3’末端的 mRNA,涵盖 3.5kb 长的前核心 RNA(pcRNA)以及前基因组 RNA(pgRNA)、2.4/2.1kb 对表面抗原进行编码的 mRNA(S mRNA)还有 0.7kb 对 X 蛋白进行编码的 mRNA(X mRNA)。
在 CHB 患者的血清当中,HBV RNA 主要源自被包裹在核衣壳内的 pgRNA,而且除了全长的 pgRNA 及其逆转录残余之外,还存在不同形式的 pgRNA 剪接变异体以及 3′端截短体等。近些年来发现,HBx 转录本同样也是血清 HBV RNA 的组成部分,不过含量相对较低。
HBV RNA 是由受到感染的肝细胞核内的 cccDNA 转录而生成的。事实上,它就是核衣壳内没有经过逆转录的 pgRNA。由于未能成功地转换为 rcDNA,HBV RNA 便以病毒样颗粒的形式释放到血液当中。所以,血清中 HBV RNA 的存在水平能够反映出 cccDNA 的转录活性与数量。当前,中国以及欧洲的医学界已经把 HBV RNA 当作了解乙肝病情的关键指标。
乙肝病毒包含三个抗原,分别是外衣壳的(表面 S 抗原)、内衣壳的(e 抗原)以及 DNA 的(c 抗原),在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时,通常所检查的项目为:S 抗原、S 抗体、e 抗原、e 抗体、c 抗体。(因为血液中的 c 抗原较难检测到,所以并不对其进行检测。在完成乙肝两对半检查后,可依据以下这个表格来对自身的乙肝状况进行了解)
被称作“大三阳”的情况,即上面表格里的“1、3、5”呈现阳性,也即 S 抗原、e 抗原、c 抗体呈阳性,这表明是急性或者慢性乙肝,其传染性非常强。
被称为“小三阳”的状况,就是上面表格中的“1、4、5”为阳性,也就是 S 抗原、e 抗体、c 抗体呈阳性,这意味着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正趋向于恢复,属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其传染性较弱,长期持续的话容易发生癌变。
在完成乙肝两对半之后,可以接着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 DNA 增殖检测等,以此来了解肝功能是否受到损害,以及是否处于病毒活动期,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护肝等治疗措施。
超高灵敏的 HBV DNA 检测试剂对于指导临床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关键基石。拓展乙肝筛查范围,并针对筛查出的阳性患者实施高灵敏 HBV DNA 检测以及有效的临床管理,这样能够尽早明确诊断,改进预后,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几率和死亡风险,提升乙肝的诊断率与治疗率,早日达成 2030 年消除乙肝危害的目标。
HBV DNA 定量乃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常用的客观性指标,其数值的高低意味着血清中病毒 DNA 的数量。HBV DNA 的下降程度与 HBeAg 血清学转换以及疗效紧密相关。HBV DNA 定量检测在 HBV 感染的早期诊断、传染性大小的判定、药物疗效的评估、治疗的优化等方面具备重要的临床意义。
(1)HBV 感染的早期诊断:一般来说,在 HBV 感染后的 2 至 4 个月(平均 56 天)才能够检测到作为 HBV 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 HBsAg;而 HBV DNA 的检测有益于早期诊断,能够将检测 HBV 感染的“窗口期”提前 6 至 15 天。
(2)对传染性大小的判断:HBV DNA 可以直接体现 HBV 复制状态以及传染性大小。当 HBsAg 为阳性时,必须借助 HBV DNA 检测才能够确定其传染性大小。当 HBsAg 阳性且 HBV DNA 阴性时,病毒复制程度极低,传染性较小。HBV DNA 拷贝数越高,病毒复制越活跃,相应的传染性也就越大,病毒拷贝数的高低与传染性大小呈正相关。
(3)药物疗效的评价:HBV DNA 拷贝数是监测 HBV 感染以及观察抗病毒疗效的可靠指标。HBV DNA 能够反映机体的病毒感染及其复制活跃状况,当 HBV DNA 水平降低或者低于检测下限时,通常表明干扰素(interferon,IFN)或核苷(酸)类[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是有效的,但这仅意味着病毒暂时受到抑制,并非代表病毒已完全被灭活。由于肝组织中存在难以清除的共价闭合环状 DNA [cccDNA(HBV 复制的原始模板)],所以即便血清 HBV DNA 转阴,也不能轻易停止使用抗病毒药物,否则容易出现病毒学反弹。停药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 e 抗原转换等),不然会导致治疗失败,甚至病情加重。
(4)预测疗效和耐药、优化治疗:在应用 NAs 治疗 CHB 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早期血清 HBV DNA 水平来监测和评价治疗应答情况,预测疗效和耐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耐药发生率,提高疗效。其中治疗 12 周和 24 周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时间节点:在 12 周时 HBV DNA 的下降情况能够发现原发性治疗失败的患者(治疗 12 周 HBV DNA 下降<1 log10);在 24 周时 HBV DNA 的变化情况可以预测疗效。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 年版)》、《慢性 HBV 感染者血清 HBV RNA 检测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以及欧洲肝病学会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7 年版)》都明确表示,血清 HBV RNA 的水平能够体现肝组织 cccDNA 的转录活性,和患者的病毒学应答以及预后存在关联。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很难被完全清除掉,其根本原因在于感染后形成的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这种微染色体能够在肝细胞核内长时间稳定地存在。当下所批准的抗病毒药物,像是核苷(酸)类似物(NAs)以及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IFN/Peg-IFN)依然难以将 cccDNA 彻底清除干净。
HBV RNA 作为 cccDNA 的直接下游转录产物,在近些年来被发现能够当作一种新型的无创指标,用于对患者肝内 cccDNA 的数量以及转录活性进行监测,并且和疾病预后有着紧密的联系。
乙型肝炎病毒(HBV)RNA 核酸高敏定量检测可应用于临床的这些方面:
1)针对 DNA 阴性患者进行疗效监测;
2)对停药以及停药后复发风险进行预测;
3)早期对干扰素疗效进行预测;
4)对 HCC 发生和复发风险进行预测。